纪念柏杨先生

知名作家柏杨凌晨1时12分病逝台湾新店耕莘医院,享年89岁。柏杨先生2008年2月24日因肺炎并发呼吸衰竭住入该院重病监护室,3月19日转入普通病房,后因胃部问题进行“胃造廔”手术,再次住进监护病房,4月12日转普通病房,以氧气及呼吸辅助器治疗。

柏杨,1920年出生于河南,毕业于东北大学,曾任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及公立艺专教授。柏杨著作等身,知名作品包括《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柏杨版资治通鉴》等。

以下转载两篇由和菜头先生撰写的纪念文章,以示纪念:【YO2的关键词识别系统说关键词太多了,所以将这篇设置成了“私人日志”。正好昨天从和菜头那里学到了span。应用一下,试试看能否过关!】

美丽的中国人——和菜头

柏杨先生于2008年4月29日凌晨去世,享年89岁。对于一个上世纪2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来说,柏杨先生一生的颠簸流离命运映照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大身影。和所有那一代旧式知识分子一样,他们经历过内战连绵、国难当头。也面临两难选择,最终背井离乡,孤悬海外。作为一个大陆型知识分子,不得不蜷缩在弹丸之地的小岛,又因为这一份大陆型知识分子的情怀,在现实生活中头破血流,身陷囹圄,却依然铁骨铮铮,矢志不渝。

中国大陆读者认识柏杨先生,是在拨乱反正的上世纪80年代。当时人心求变,决心追回失去的十年,很多人把自己的年纪减去十岁,想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也是那个时候,中国人对自己进行的一系列的反思,思考何以有十年动荡?是什么让那么多人同一时间失去了理性和自我?1985年8月,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横空出世。1988年湖南出版社引进发行,举国震动,一时洛阳纸贵。

在柏杨之前,鲁迅先生曾经对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过批判,从二十四史中看出“吃人”二字。到了柏杨这里,《丑陋的中国人》如同一把银针,

穿透了中国人麻木不仁的面皮,直抵脆弱敏感的神经丛,让全民都跳将起来,一起试图砸碎“酱缸”文化,让“酱缸蛆”变成美丽、勇敢、生动的大写中国人。柏杨先生对中国人观察之深刻,让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觉得恼怒,甚至感觉到了莫大的冒犯。而他对中国人观察之细致,到今天我们走亲访友时,都还会因为门口的“臭鞋大阵”而会心一笑,想起他的话来。

柏杨先生对于中国人的贡献不止一本《丑陋的中国人》,他创作的杂文随笔“倚梦闲话”、“西窗随笔”、“柏杨专栏”三大系列就达数百万余言,这还没有算上他的《中国人史纲》和《白话资治通鉴》。有人评论说,柏杨对中国人的评论有一股怨毒之气。但是,看完柏杨的书,应该能体会那种老式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和人民深挚的爱。不是柏杨太毒辣,而是他爱得太深沉。

在台湾蒋家父子的统治下,台湾人民备极困苦。1968年1月13日柏杨在《中华日报》他负责该版《大力水手漫画》专栏上刊出一张漫画,内容是大力水手父子两人购买一个小岛,岛上只有他们父子两人,建立一个王国,并由父子两人竞选总统。并且把大力水手说的“Fellows”(伙伴们)翻译为 “全国军民同胞们”,这幅漫画触怒了台湾当局,定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于3月4日逮捕了他,发配绿岛成为一名政治犯。这就是震惊当时台湾的“大力水手事件”。柏杨身居囹圄长达9年零26天,一度可能被处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台湾岛上的“职业坐牢家”之中,除了施明德之外,柏杨是数得上的一号人物。

在近十年的牢狱生涯中,柏杨虽然遭受种种非人虐待,造成身心残损,但是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在狱中坚持完成了《中国人史纲》、《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中国历史年表》三部书稿。1978年出狱,国民党和他“约法三章”,不准他提往事,不许旧调重弹,不许暴露台湾社会的黑暗,才准他为《中国时报》写专栏。所以,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实在是胸中郁积已久,不吐不快。他以笔为剑,与专制统治、贪官墨吏、卑污政治孕育下的陈规恶俗、数千年来被奴化、矮化丑陋的国民性作着不懈的斗争。以单薄的身躯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为国家的民主自由,为国人的言论自由争取空间。甚至到了88岁高龄,他还因为抗议陈水扁而绝食,最后不得不被送进医院。

柏杨的一生中遍历中国现代历史中的诸多重大变局,个人命运在大时代中沉沉浮浮。他著作等身,当过各种刊物主编,但是居然连一张文凭都没有,在88岁上才终于得到了一个名誉博士头衔。他热爱国家,希望国家强大,人民幸福。以至于把这种情感投射到国民党身上,甚至出狱后都不改初衷,被李敖嘲讽抨击说软弱乡愿。但是,对于国家民族,柏杨这样的人有他自己的思考,而且愿意为了做出些许改变和进步而粉身不顾。在这一代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出了传统士人的良知和铁骨!

如今,柏杨先生埋骨台湾,终于停笔休息。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

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
柏杨(1920—2008),中国河南开封人。

┉┉┉┉┉┉┉┉┉┉┉┉┉┉┉┉┉┉┉┉┉┉┉┉┉┉┉┉┉┉┉┉┉┉┉┉┉┉┉
┉┉┉┉┉┉┉┉┉┉┉┉┉┉┉┉┉┉┉┉┉┉┉┉┉┉┉┉┉┉┉┉┉┉┉┉┉┉┉

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哀——和菜头

柏杨先生去了,应新浪的要求写了一篇救急的纪念文章。一个半小时写一千五百字,很多想说的话都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我在初中时代就读了《丑陋的中国人》,蒙受了许多有益的教诲,所以写一篇短文来悼念柏杨先生远远不够。就算是把稿子化了烧给他,起码也应该烧上五分钟吧?

谈论柏杨这个人,应该先看他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一本书,远比他的作品要精彩。柏杨并非是一个人,而是一群已经逝去或者行将逝去的人。他生于 1920年,辛亥革命刚刚胜利。整个国家处在剧烈的震荡之中,正在从一个封建国家艰难地转变为一个现代国家。在教育上,青黄不接。科举废除了,但是新的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求学和发育阶段,日本人入侵,做了亡国奴,辗转流离。也因此走遍中国,目睹了中国底层人民的愚昧和苦痛。在这种动荡之中,中国人在精神上反而得到了一种解脱,第一次在社会上学习而非私塾或者学校里学习。柏杨一直到了88岁上,才拿到一纸荣誉博士的文凭,而这是他这辈子的第一张。但是,这并没有耽误他出任主编,没有影响到他著书立说。这一点非常奇特,今后也恐怕不会有类似的事情了。

经过这种动荡,柏杨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都是天生的爱国狂。但是,各人采取的爱国方式有不同。柏杨爱国,落脚下来是爱国民党。他是“三民主义团”成员,也就是国民政府仿照纳粹德国建立的青年组织,宗旨是狂热效忠“领袖”。也因此进入政治圈子,官拜蒋经国的“中国青年写作协会”总干事。在1945年以后,这批知识分子才从二战的阴影中走出来,又不得不面对兄弟阋墙的惨痛时局。柏杨做了自己选择,去了台湾,从此成为孤岛上的过客,失去了自己的故土。一个人一生经历过那么多磨难,可以从这种磨难本身看到大时代的真相。这批知识分子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在现实层面有不同的选择,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选择,结果都让人感觉到悲哀。

柏杨在台湾是坐牢,如果留在大陆,他“三民主义团”的案底不死也得让他难受十多年。他们目睹过国家衰败的凄凉,也见识过兄弟之争的惨烈,而他们又对国家和人民怀着赤诚之心,所以就总要说话。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说话就要坐牢。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一生七十年里没有几天是好日子。不愿意犬儒,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结果就是一生坎坷。柏杨更悲惨的地方还不在于此,而是他终生热爱国民党,因此受尽磨难,临到老了还落下一个“软蛋”、“圆滑”的声名。

他自己给国民开出的药方是文化变革,写了《丑陋的中国人》。在海外发表冷场,在台湾被封,在大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起先颇受欢迎,但是随后和《河殇》一绑定,也就寂然无声了。做一个知识分子,怀抱满腔赤诚,但是处处碰壁,处处冷遇,甚至不见容于自己的族群,得不到华族的理解,可以说是孤独极了,悲哀极了。

在文化上,由于没有多少安定的时间,所以自身学养不足以承先,遑论启后。在政治上,被两岸的意识形态之争轮流借用又轮流封杀。想开民智,呼唤民主,做民主和自由精神的启蒙者,又有绿岛在等待着。终于台湾解禁,两岸和平,三通出现曙光,人已经垂垂老矣。而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又都处于强劲的上升期,民众自信满满,睥睨一切。谁要你来开什么民智?谁要你来做什么国民性反思?经济发达遮百丑,这些在上世纪6、70年代的文化尖兵们也自然被遗忘。人们今天还尊重他们,一则出于敬老,二则出于历史。

他们在战乱中站起身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为人民呐喊呼吁。被命运和政治戏弄,过尽颠沛流离的生活,尝尽人生的悲欢冷暖,然后现在又被有意无意的遗忘。现在,是人人都需要读一读《丑陋的中国人》的时候,但现在也是这本书读者最少的时候。在中国的历史上,他们是最孤单的一群知识分子。不容于时,不见于世,一腔热血全部抛洒,但是听者渺渺,从者寥寥。他们受尽摧残和磨难,又勤勉努力,让死亡看起来都是难得的休息。他们的努力也许非常微茫,但是谁又能说全无效果?

柏杨是大历史中的小人物,才华不如李敖,学养不如钱穆,操守不如殷海光,但是他在《丑陋的中国人》中尽最大可能说了很多真话。单凭这一点,他就可以在灿若星河的伟人队列中间添加上他自己的名字。

2 thoughts on “纪念柏杨先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