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左翼作家之克洛宁

阿奇博尔德·约瑟夫·克洛宁(Archibald Joseph Cronin, 1886-1981)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兼内科医师,其代表作有《帽商的城堡》(Hatter’s Castle)、《满天繁星》(The Stars Look Down)、《卫城记》(The Citadel)、《天路历程》(The Keys of the Kingdom)以及《绿色年代》(The Green Years)——这些作品还都被改编成了电影。他所创作的芬利医生一角被BBC改编成了连续剧《芬利医生的病例簿》在电视和广播上播出,受到广泛的欢迎。

克洛宁出生在位于邓巴顿郡卡德罗斯镇,是家里的独生子。克洛宁很早就显露了他的聪明和智慧:在邓巴顿学院学习期间,他在众多的写作比赛中拔得头筹并获得许多奖励。然而,由于来自家庭的压力,克洛宁最终选择了学医。1919年,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当年晚些时候,他以班轮上的外科医生的身份随船去印度旅行。此后,他继续努力学习,并于1923年获得了公共健康学历证书。次年,他获得了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MRCP)的资格。1925年,他凭着论文《动脉瘤史》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克洛宁作为战地医生在海军服役,并被授予中尉军衔。战争结束后,他转到地方行医。1924年,他被任命为大英帝国煤矿医学督查。1930年,他因为自己的健康原因而弃医从文。于是,英国的历史上少了一位著名的医生,多了一名著名的作家。    克洛宁的写作速度惊人,由于提前对情节的细节有了详细的计划,他平均每天能够写5000字。除了小说外,他还写了大量的小故事和散文在多国出版。

他的许多作品都很畅销,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精湛的写作技巧、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贴切的描述。尽管作品主题多涉及到人们的社会良知之类的严肃的社会话题,但其中却不乏多彩的人物以及诙谐的对话。他的一些作品取材于他的从医生涯,将现实、浪漫以及社会批评很好的融为一体。克洛宁在作品中塑造了为普通民众伸张正义的理想的英雄人物形象,借此审视个人与社会间的道德冲突。他的早期作品《满天繁星》(The Stars Look Down)记录了英格兰东北部的一个矿区的罪恶,以及一位野心勃勃的煤矿主如何可以平步青云,成为国会议员。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持续激励着后人。作品也被改编成电影、音乐剧等而广受好评。

《卫城记》通过讲述了一位煤炭公司的医生试图在科学求实和社会责任两方面寻求平衡,揭露了当时医疗活动中的不公以及医生的不称职。该小说的发表促进了英国的国民医疗保健制度的建立。作品发表后,克洛宁在医学领域树敌颇多,许多医学专家们甚至一致抵制《卫城记》。但该作品一经出版就迅速成为畅销书,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它使得公众看到了医疗系统内普遍存在的腐败堕落,并为以后的改革埋下伏笔。

也许是因为其家庭有着复杂而又浓重的宗教色彩,克洛宁的许多小说都涉及到宗教主题。其实,他在求学和行医期间一直忽略宗教的影响,甚至可以称之为一位不可知论者。但在30多岁时,他又重新意识到了宗教的意义,并将他的新的认识呈现在他的作品之中。

由于他的作品在美国颇受好评,1939年,克洛宁全家搬往美国。1945年,克洛宁举家返回英国。仅仅一年之后,于1946年又回到了美国。直到1957年,才又叶落归根,回到欧洲,度过了他生命最后的25年时光。他笔耕不辍,一直到80多岁,还在坚持创作。

1981年1月6日,克洛宁在瑞士去世。他的许多著作,包括出版以及未出版的文学手稿、草稿、书信、上学时的练习册、散文、实验室的书籍以及他的博士论文被分别保存在苏格兰国家图书馆以及田纳西大学的哈里·兰莎姆中心。

 

参考文献:

Booker, M. Keith. The Modern British Novel of the Left: A Research Guide. London: Greenwood Press, 1998.

Swatridge, Conlin. British Fiction: A Student’s A to Z. London: MacMillan, 1985.

高继海,英国小说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