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的汉姆生之痛

克纳特·汉姆生(Knut Hamsun,1859-1952)对于挪威人民来说,就是一个爱和恨的结合体。这位在1920年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曾经被艾萨克·B·辛格(Isaac Bashelvis Singer)赞誉为“现代文学之父”。他也有“挪威的灵魂”之称。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汉姆生却是一位热情的纳粹支持者。在纳粹德国占领挪威时,汉姆生把他所获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作为礼物送给了当时的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格贝尔斯。后来还曾专门飞往巴伐利亚,希特勒的老巢,去拜会这位纳粹头目。

可以想象,挪威人民对这位大作家是怎样的一种爱恨交加。半个多世纪以来,挪威人一直不愿意提起这个曾经的纳粹帮凶。同样地,挪威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阅读他的作品。“虽然我们这些年来一直恨他,可是我们却忍不住爱他”。作为背叛了挪威的汉姆生已经臭名昭著;而作为文学大师的汉姆生却从来没有被人们从学校的阅读书目中抹去——伴随着他的作品,他一直活在挪威读者的心中。

克纳特·汉姆生的那部藉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被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誉为“丰碑式的”杰作,题为《成长的土地》(Growth of the Soil)。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饥饿》(Hunger)、《潘》(Pan)等。


【奥斯陆的街头,在由公众捐资举办的纪念会上,一位表演者在进行露天表演,纪念汉姆生诞辰150周年

今年,汉姆生诞辰150周年,挪威要为这位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永远的痛的伟人举行一系列的全国性庆典:街头表演、管乐游行、各种展览、纪念币、即将揭幕的塑像,以及一座斥资两千万美元兴建的博物馆。

汉姆生真的很幸福:因为挪威人民非常宽容。我也曾经感慨过那位同样为纳粹出过力的埃兹拉·庞德所受到的礼遇。和庞德相比,汉姆生则更像是我们所谓的一位彻头彻尾的叛徒、内奸、狗腿子。尽管在挪威也有反对大肆纪念他的人,但是总体上来说,挪威人民原谅了他。毕竟,历史在不断进步,我们不应该总是政治挂帅,总是在过去惨痛历史的捆绑下。那样会影响到我们前行的步伐。在吸取教训,不让过去的悲伤历史重演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学会原谅。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我最想知道的是:如果克纳特·汉姆生出现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的民众和我们的Government能不能够宽容他、原谅他,把他在政治立场上所犯的错误先放到一边,而记住他、颂扬他在文学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呢?……

乔伊斯·卡萝尔·欧茨在IU

当地时间2月16日晚,美国当代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并且是最为高产的女作家,乔伊斯·卡萝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使得印第安纳大学IMU内的Solarium演讲厅第一次出现了爆满的状况。欧茨的演讲令前来的师生和当地的热情读者大饱耳福。欧茨首先回答了组织者,艺术和人文研究学院的院长安德烈·奇卡莱利(Andrea Ciccarelli)提出的一些经过准备的问题。然后,欧茨女士朗读了她的一些新作品中的片段,并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在回答奇卡莱利有关主题及其作品涉及种族、性别、阶级和历史题材的问题时,欧茨女士回答说:

“当你致力于讲故事和塑造人物时,你是没有必要去考虑有关主题的”。她还解释说,大概莎士比亚现在也无法回答有关他的戏剧的主题问题吧。

欧茨女士说她在作品中比较注重暴力事件的后果,尤其通过一个女性的视角。她说开玩笑地说,“男人引发暴力事件,而没有暴力事件就没有小说可写”。当然,她强调说,这只是一个玩笑。

欧茨女士谈到她写“关于拳击”(On Boxing)背后的故事。她说她开始怀疑自己作为一个女性去写这样题材是否会显得无知和可笑。但是,接受了这个挑战之后,她对自己作为一个女权主义作家有了更多的认识。

她说:“如果你接受了一个你不能承担的挑战,或者进入了一个你不能从事领域,并且迫使你自己去做……结果有时候会是非常精彩和令人惊讶的”。

谈到她作为一个作家的信仰时,欧茨强调说:“通过我们个体的声音,通过我们独特声音,我们对那些不认识我们的人说话”。

欧茨女士还回答了有关全球变暖、经济萧条和日渐衰颓的书本文化方面的问题,发表她自己的看法。

欧茨女士表示,她本人向网络文学世界的转移并不感到非常麻烦。她说网络文学迫使书本文化变得更加精确。

【英文的报道文字,点击这里

The Reader的震撼

刚才完整地看了一边The Reader。到现在激动的心情仍然还没有平静下来。这部影片获得5项奥斯卡提名当之无愧。按我个人的愿望,我觉得它至少应该获得5个提名中的3个奖项——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

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片。我不觉得。不谈原作所背负的厚重的历史,就说电影本身,就我的观感而言,导演Stephen Daldry让Micheal Berg所讲述的故事的重心也并非落实在爱情故事这个点上。毋庸讳言,Berg 与Hanna Schmitz的关系当然包含了爱情的成份。不过想想,那个时候的Berg还不到16岁,以性事为核心的所谓爱情也只持续了一个夏天。你觉得那个时候的他懂得什么是爱情吗?不过那段经历肯定会给他的心理留下阴影倒是肯定的。所以当Berg在法庭上再次见到Schmitz的时候,他内心的矛盾可想而知。其中我觉得应该有不少的怨恨。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被一种沉重的负罪感所压迫。因为,正如他是唯一知道Schmitz秘密的人一样,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才使他没有说出真相。从这个角度来看,Berg后来为Schmitz所做的一切其实只是在赎罪,是为了让自己得到解脱。同时,Berg又时时用一种历史正确和政治正确的态度作为幌子来掩盖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直到他和Schmitz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还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他询问Hanna对过去的思考)。他的询问其实还是在把他曾经所做(或者说没有做)的事变得合理而已。

影片最令人震撼的主题应该是Hanna Schmitz宁愿过度担当她本不应担当的沉重罪责,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文盲,是个不会阅读不会书写的人。是的,她的法庭辩解确实说明了她的愚昧和无知。而我们了解真相的人发现她是那么的可怜。她其实内心充满了善良。是愚昧无知让她盲目地遵守工作的规程(对于她来说,所发生的一切只是平常的工作规程而已);是愚昧无知让她犯下了她自己无法理解的罪过。无论如何,她犯下的是不可原谅的罪孽。而真正造成她犯错的原因却是她的愚昧,她的愚昧是因为她的不会阅读。所以,“不会阅读”才是她一身中最大的耻辱。

我还有一个感觉就是,这部电影还在探讨一个非常重大的话题,即对于历史反思的反思。就像影片中那位情绪激昂的Berg的同学所说那样,对于那段历史,只找出几个人来宣判他们有罪,然后其他的人就坦然了,这样就够了吗?尤其像Schmitz这样的所谓罪犯。她们又为什么会成为罪犯呢?其实,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Hanna Schmitz在法庭上反问法官的问题“如果是你,你又会怎么做?”会是什么样的答案呢?当然现在肯定会有很多人说,我决不会那么干。可是今天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像Hanna Schmitz这样的人呢?这样的人少吗?

当然,关于历史反思的反思,这是一个过于庞大和严肃的社会话题。一部小说解决不了。一部电影也解决不了。不过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作品的意义就实现了。不过这需要有读者和观众的参与才行。不知道The Reader的观众有多少能够参与到这种反思中来呢?……

做一个好的合格的阅读者不容易啊——不但要会阅读书,还要会阅读社会、阅读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会正确地阅读人,阅读人性。

最后再说一句: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真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