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琐记【200906】

Marilyn Monroe and Arthur Miller a few hours before their wedding in June 1956.

Marilyn Monroe and Arthur Miller a few hours before their wedding in June 1956.

1. 戏剧家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研究专家及生前好友克里斯托弗·比格斯比(Christopher Bigsby)推出了他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米勒传记《阿瑟·米勒:1915-1962》(Arthur Miller:1915-1962)。在这部新传记中,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是其中有关阿瑟·米勒与玛丽莲·梦露( Marilyn Monroe)的爱情生活的那段记述。详情见这里。此外,《纽约时报》上还有另外一篇评论文章

2.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的去世在美国文坛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震荡。这位记录了美国的社会变迁、愉悦了无数读者的文学大家也始终没有脱离人们关注的目光。他的遗作也在不断地有序地推出。继其诗集的出版,最近,厄普代克最新的短篇小说集《爸爸的泪水》(My Father’s Tears:And Other Stories)也隆重推出。更详细介绍,请看这里

3. 哥伦比亚作家,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应该不属于英美文学的研究范畴。不过由杰拉德·马丁(Gerald Martin)撰写的马尔克斯的英文传记,应该可以成为英美文学传记研究的对象之一。故而一记

Richard Bernstein

Richard Bernstein

4. 理查德·伯恩斯坦( Richard Bernstein)是《国际先驱论坛报》(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的一位专栏作家、《纽约时报》的书评人。他同时也是《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和《纽约时代杂志》(The New York Times)住欧洲和亚洲的驻外记者。伯恩斯坦先生利用其身份的优势,早些时候发表他的一部研究东西方在性@@爱生活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异的专著《东方·西方·性:激情简史》(The East, the West, and Sex:A History of Erotic Encounters)。这部作品应该会引起文化研究者及性别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

5. 所谓“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和“垮掉派”诗人(The Beat Poet)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了。社会发展到今天,也不可能再出现类似这样的文化团体和文化潮流了。2009年6月,又一位践行垮掉派精神的诗人哈罗德·诺尔斯(Harold Norse)辞世。他的死再次勾起了人们对于那个已经远去了的时代的回忆。

6. 爱尔兰小说家埃德纳·奥布莱恩(Edna O’Brien)推出了一部拜伦传记,《恋爱中的拜伦》(Byron in Love: A Short Daring Life)。视角独特。我们过去所认识的乔治·戈登·拜伦爵士总是被光环笼罩着。我们看不清他的确切形象。奥布莱恩帮助我们遮蔽掉了一些笼罩在拜伦身上的光芒。我们至少可以看得更真切一些了。

7. 通俗一点说,现在凯特·沃尔波特(Kate Walbert)还没有什么名气。但那应该是早晚的事情。她的上一部作品《我们这种人》(Our Kind)就进入了国家图书奖的最后名单。她的新作《妇女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Women)普一出版也是备受关注,评价颇高。这部号称“简史”的小说叙述手法和主题渲染都非同凡响。

8. 2009年6月,长期过着隐居生活、现已90高龄的作家J·D·塞林格(J. D. Salinger )先生为了维护其作品中人物的独特性,把一位瑞典的年轻作家告上了法庭。这个案子很快便有了结果。塞林格先生胜诉,那本60年后的麦田故事被禁止在美国出版。不过塞林格先生继续了他一贯的作风——隐居不出——并没有亲自出庭。

9. J·K·罗琳(J. K. Rowling)发表于2000年的哈里·波特第四部《哈里·波特与火焰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日前遭到剽窃指控。遭到起诉的不是罗琳,而是该书的出版商。目前该案还在审理中……

显然,这不是现在的Gloria Vanderbilt

显然,这不是现在的Gloria Vanderbilt

10. 85岁高龄的格劳莉亚·万德比尔特(Gloria Vanderbilt)女士写了一本热情如火的《沉沦:一个激情故事》(Obsession: An Erotic Tale)。据说写的很那个。没看过……

11. 年轻的美国作家迈克尔·托马斯(Michael Thomas)的处女作《人往低处走》(Man Gone Down)获得了2009年度的IMPAC都柏林文学奖( 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

12. 今年28岁的雷夫·拉尔森(Reif Larsen)的小说《斯皮维特作品集》(The Selected Works of T. S. Spivet)很有特色,值得一读。

美国新秀夺得都柏林文学奖

按:以下内容转载自《中华读书报》 2009年6月17日第三版。作者为该报记者王胡。

名不见经传的非裔美国新秀迈克尔·托马斯(Michael Thomas)以其小说处女作,击败了多丽丝·莱辛、菲利普·罗斯和乔伊丝·卡洛尔·奥茨等一众大腕,6月11日赢得了2009年度的IMPAC都柏林文学奖【 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 mabokov补注】。该奖号称世界上为单本小说所设奖金最高的文学奖,奖金1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94.9万元)。

托马斯的获奖作品乃其首部小说《人往低处走》(Man Gone Down),以第一人称叙述潦倒黑人作家的困顿生活。但自此之后,他或将逆转无名人生,在文坛一路上行。

事实上,早在2007年年底,《纽约时报书评》已将《人往低处走》选入“年度十佳”。此后一年半风平浪静,托马斯未有更大突破,逐渐淡出。难怪今年都柏林文学奖的授奖辞头一句话便是:“我们从未闻其名。”

而在初选名单中,JM·库切、树上春树、巴尔加斯·略萨、伊恩·麦克尤恩等大人物亦赫然在目。

托马斯飞越大洋,从老家纽约赶到爱尔兰出席颁奖典礼,听到自己胜出的消息,也一时错愕。

“我晕啊。”他对《卫报》说。他如同抽中彩票头奖,谈起了天降10万欧元如何开支:有些账单要付,但做人还是要“保守些”。“我有仨孩子,一份抵押借据,一处半拉子房产……”他说。

《人往低处走》的主人公乃波士顿黑人作家,娶白人为妻,膝下三子女,穷困潦倒,家庭不和。小说以意识流笔法,自述不具名的男主人公临近35岁生日前的四天非常态生活。

都柏林文学奖由都柏林市议会、市政府和IMPAC公司共同主办,用以奖励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以任何语言写成的文学精品,只要该书曾以英文或英译出版。今年的145部候选书目由世界41国的157家公共图书馆推荐。没有中国作家入围。

去年该奖得主为贝鲁特出生的加拿大作家拉维·哈格(Rawi Hage),获奖作品为其小说处女作《德尼罗的游戏》(De Niro's 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