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收藏厄普代克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是获得过普利策文学奖的美国当代以来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哈佛大学的校友。今年一月他不幸去世。现在厄普代克身后留下的大量的资料终于有了归宿。哈佛大学获许收藏约翰·厄普代克的档案资料。厄普代克是哈佛大学1954级的学生。他的作品包括自传体的奥林杰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兔子系列。厄普代克先生在毕业以后一直有一张哈佛大学图书馆的阅览证。他也经常回到哈佛大学校园去做一些研究工作。哈佛大学的霍顿图书馆将会收藏厄普代克的所有档案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他自己的全部作品——有英文版的,也有各种外文版的;厄普代克先生批注评论过的书籍;书皮设计;研究材料;与文坛同行和读者之间的往来信件等。霍顿图书馆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数十年来,厄普代克先生一直不断地将他的手稿、书信、甚至他的高尔夫球的得分卡等物品存放在该图书馆,不过有些物品只有得到厄普代克先生的应允方可观瞻。哈佛大学没有,也不会公布他们为了获得此项收藏权花费了多少钱。

厄普代克最新短篇小说集出版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最后的也是最新的短篇小说集《爸爸的泪水》(My Father’s Tears:And Other Stories)出版了。

John Updike in 2005

John Updike in 2005

20年前,厄普代克发表过题为《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的回忆录。开篇就是他对家乡小镇的无限怀念。作者写到,“我曾经居住生活过的房屋和街道看上去有些不思修饰,小而简陋。而这种貌似的简陋却构成了它们的珍贵的神秘的秘密。我一直把这些证明它们存在的秘密作为资本投入我的作家生涯,写出了一部又一部的作品”。这些秘密,这些往昔个体意识的证明所再现出来的有关寿命,以及与衰老、疾病、颓败和死亡的角力和斗争的一切形成了厄普代克的这部最后的由18篇新的短篇小说构成的短篇小说集的核心。

在这18篇小说中,除了写于1979年的“摩洛哥”(Morocco,奇怪的是,这是一篇游记)之外,其他的都是在 过去的10年中发表过的。它们的主题和场景都回到了作者早年的自传体小说时的状况,尤其是那些以奥林格(Olinger)为背景的作品——小说中的奥林格就是厄普代克的家乡,宾夕法尼亚州的西灵顿(Shillington, Pa.)。所不同的是,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的主人公们都已进入了他们垂暮的晚年。所以有关家庭变故、离婚、鸡尾酒会、烧烤聚会、日常生活中的恋爱故事等等方面的消息便得以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使得过去的那些已经失落了的点点滴滴再次呈现出来。厄普代克曾经表示说他自己就是“隐身普通人群、公共学校和美国超市的文学间谍”。这种说法不无道理。这些短篇小说就是他最后悄悄收集到的材料,并且将他们变得无比感人至深。

“鸽子羽毛”(Pigeon Feathers)和“与爱丽珍妮一同漫步”(The Walk With Elizanne)这两部短篇小说很好地体现出了作者厄普代克的外在自我的性格特征。后一部在这方面做的更为成功一些。

“回家的路”(The Road Home)通过老人记忆中的老城与新城之间的巨大反差,似乎在说回家的路也伴随着年岁的老去而渐行渐远。

沉溺于对往昔点点滴滴的回忆既是这些小说的成功之处,也是它们的局限所在。在6年前出版的《早期短篇小说集:1953-1975》(The Early Stories, 1953-1975)的前言中,厄普代克描述年轻时期的他坐在位于伊普斯维奇一家饭店上面的办公室里,在那里“我的工作就是我所认识到的现实——给平凡无奇增添一抹美丽的色彩”。这是他的成功之处。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作家当中,厄普代克是最擅长赋予呈现在他的眼前的世界以光明的一位。但是在这些小说中,过分琐碎的细节似乎掩盖了小说本身应有的艺术效果。

这位文学间谍从老人聚集的屋子里发来的消息不分轻重缓急,一视同仁。当然,视角不同,侧重点各异。有严肃沉稳,发人深省的;也有轻松愉悦,引人发笑的。小说集的最后一篇《满满的杯子》(The Full Glass)堪称全书的点睛之作。而这篇小说最后一句则不仅是小说,也是全书的点睛之笔:“这个奇怪的老家伙的思想我要是没看错的话,他是在与这可见的世界举杯共饮,让正在迫近的死亡见鬼去吧”。

【以上根据《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编译而成】

英美文学琐记【200905】

1. 英国桂冠诗人一职设立341年以来,终于出现了第一位女性桂冠诗人,卡萝尔·安·达菲( Carol Ann Duffy)。请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厄普代克,拍摄于1960年

厄普代克,拍摄于1960年

2. 作为一位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对自己的诗歌才能和诗作一向比较低调。他因此给了那些一脸严肃的批评家们以口实,宣称厄普代克根本就不是诗人。厄普代克是一位诗人。也出过几部诗集。虽然多是清新俊咏的抒情诗作,但却都是具有完整艺术效果的作品。即使是那些已经颇为有名的诗人,也很少有几位能够像他那样,把诗歌形式的各要素处理得如此恰到好处的。为数不多的较为严肃的诗歌作品也能充分体现出他在其小说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的活力和潜能。现在,作为厄普代克的遗作之一,诗集《终点:诗歌选辑》(Endpoint: And Other Poems)已经于2009年4月正式出版了。可以再次让我们读者领略到小说家厄普代克的诗歌的魅力。这个诗集中的“终点”(Endpoint)诗是作者自2002年以来每年一首创作而成。诗集中的其它诗歌则选取了那些与“终点”诗有着相同主题的那些,使得整部诗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而回首往昔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请欣赏其中的这首:

The lawn’s begun to green. Beyond the Bay —
where I have watched, these twenty years, dim ships
ply the horizon, feeding oil to Boston,
and blinking lights descend, night after night,
to land unseen at Logan — low land implies
a sprawl of other lives, beneath torn clouds.

John Pipkin, Ph.D. in British Romantic Poetry

John Pipkin, a Ph.D. in British Romantic Poetry

3. 亨利·大卫·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曾经放火烧过一片树林。1850年,在他的记述中,梭罗本人就曾简要地提及过。但是几乎所有有关梭罗的传记作品却都有意无意地或略了这个细节。而于今年四月出版的一部小说,却将梭罗曾经对大自然犯下错误的细节重新摆放在人们的面前。这部作品就是由约翰·皮普金(John Pipkin)创作的《树林纵火者》(Woodsburner)。这是作者皮普金的第一部小说。这部作品将虚构的梭罗和历史人物梭罗结合在了一起。给读者们提供了很多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梭罗这个人物。这部小说如果与梭罗的各种传记配合着来读会更有意思。对梭罗研究者们来说,这部小说也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4. 英国著名的反文化斗士,一向以特立独行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约翰·米歇尔(John Michell)去世。享年76岁。点击这里,查看更加详尽的介绍。

5. 女权主义战士玛丽莲·弗兰奇(Marilyn French)去世,享年79岁。点击这里查看更加详尽的介绍。

6. 纳博科夫研究专家,小阿尔弗雷德·阿佩尔(Alfred Appel Jr.)去世,享年75岁。点击这里,查看详细介绍。

Reynolds Price

Reynolds Price

7. 作为一个回忆录作者,雷诺兹·普莱斯(Reynolds Price)应该算是一位老派人物了:他把回忆录看作是回首年轻时候某一关键的、亦或感动肺腑的特别时刻的机会。而当这位76岁高龄的、代表美国文人的资深政府要员对詹姆斯·弗雷(James Frey)表现出一副敬而远之的冷漠态度时,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令人悲哀的一种表现。年轻一代的回忆录作者(和伪回忆录作者)们当中掀起的一股风气就是对他们刚刚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再创造——编造一些所谓的痛苦事件和痛苦时刻。如果说这样的回忆录经不起人们的推敲和验证,那么这至少是因为他们过分迎合了一种即使被欺骗了也不愿意被人告知的窥探隐私的热情。弗雷的《万千碎片》(Million Little Pieces)和玛格丽特·B·琼斯(Margaret B. Jones)的《爱,之果》(Love and Consequences)都属于这一类:你把他们当作虚构小说还说得过去,或者还可以不予理会。普莱斯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在他新出版的回忆录作品的前言里表达了他对弗雷和琼斯之流的愤怒。而他本人的回忆录则很好地向人们展示了老牌正统的回忆录应该是怎么样的作品。普莱斯的回忆录《热情如火:出走和归来》(Ardent Spirits:Leaving Home and Coming Back)展示了作者1950年代的生活和成长历程。其中涉及到很多当年英美文学界的重量级人物,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Janet Frame published eleven novels in her lifetime, together with four collections of short stories, a book of poetry, an edition of juvenile fiction, and three volumes of autobiography.

Janet Frame published eleven novels in her lifetime, together with four collections of short stories, a book of poetry, an edition of juvenile fiction, and three volumes of autobiography.

8. 《迎来又一个夏天》(Towards Another Summer)是新西兰作家珍妮特·弗赖姆(Janet Frame, 1924-2004)1963年的一部小说。由于作者认为太过私秘,在她有生之年一直没有发表。现在这部作品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据说(本人还没有读过)这部作品描写了一位类似于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早期三部曲中塑造的那位表面粗鲁内心脆弱细腻的莫洛伊小姐的形象。这部小说的发表,应该又给女性主义文学研究提供了极好的研究素材。关于弗赖姆夫人,本人不甚了了。查阅了维基,才略有了解。如果你对这位作家感兴趣,也可以先到这里了解一下她的基本情况。纽约时报上的这篇评论文章也比较全面。感兴趣者可以点开看看。

厄普代克传记将在2011年出版

美国当代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兔子”系列的创造者约翰·厄普代克去世三周以后,哈珀柯林斯就表示,他们将为这位曾经获得过两次普利策奖和两次国家图书奖的作家出版传记,并且已经拟定由《纽约观察家》的图书编辑亚当·贝格雷(Adam Begley)来执笔撰写。

在接受采访时,贝格雷表示说,上个世纪90年代,他曾为杂志编撰过厄普代克的资料。2003年,他也曾为《观察家》撰写过有关厄普代克的文章。他与厄普代克有过非常深入的交往。贝格雷谈起厄普代克时说,“对他进行访谈是世界上最为愉快的事情。他的每句话都可以加以引用”。此外,贝格雷还透露,他的父亲路易斯·贝格雷(Louis Begley)也是一位小说家,和厄普代克是哈弗同学,都获得了英国文学专业的学位。

亚当·贝格雷谈到说他已经给厄普代克的遗孀,玛莎·厄普代克写了吊唁信。但是现在就要求玛莎女士给他看厄普代克存放在霍顿图书馆里的文稿还为时过早。

哈珀柯林斯表示,传记将在2011年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