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谁在说……

1. 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坚持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不够资格归入世界文学的殿堂。他认为最近20年来,“中国作家自己背叛了文学,他们为了赚钱而下海之后,放弃了创作”。他说,“中国当代的一些作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的语言水平都太低了。……他们没有什么思想,语言水平也太低了。另外他们写作都是匆匆忙忙,莫言的《生死 疲劳》是40多天之内写完的,另外一部作品是90天写完的,一个德国作家一年才能写出100页来,莫言能在两三个月之内写800页出来,从德国的角度看, 他很有问题。”

2. 《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的作者、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学院教授卡尔·罗利森在他的这部传记中指出:“苏珊·桑塔格献给美国文化的一大礼物是告诉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思想界”。该书还强调说,“桑塔格已成为无法逃避的品牌”。

3. 有消息称,为遏制外国文学出版领域侵权频发和粗制滥造,出版界有识之士呼吁——外国文学翻译出版应设准入制。【旁白:好是好,但不知是否实施起来又弄成考一堆证书了事?】

4. 柴静引述刘瑜(《民主的细节》一书的作者)的话说:“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事物的看法不同,不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或者智力的不同,而仅仅是因为对事实掌握得不同”。

5. 不许联想带三个表的王小峰说:“无耻和无知是双胞胎,当一个人以无耻的方式成名,一定有众多无知的人在鼓噪”。

6. 东东枪说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有害的”。

7. 非非的非在她的小八卦里写到:

在twitter上看到一句:路遥知马力不足,日久见人心叵测。

有趣。

我置换了一下:路遥知马力叵测,日久见人心不足。也成立。

中国人民的文字游戏真是好玩得紧。

8. “人是唯一让人脸红的动物”——《东方文化西方语》的翟华的一篇文章标题。据说源出马克吐温对达尔文理论引申:Man is the only animal that blushes. Or needs to(“人是唯一会脸红的,也应该脸红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