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We Must Defend Writers

4月27日星期二晚,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作家,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接受了美国笔会颁发给她的文学服务奖(American PEN Literary Service Award)。 在这次颁奖会上,阿特伍德发表了精彩的获奖演说。在演说中,阿特伍德女士畅谈了要保证作家免遭审查制度干扰的重要性,以及小说推动人前进的力量。下面就是阿特伍德女士的演讲文稿(我对某些语句加粗以示强调),与大家分享。【PS: 在此要感谢新浪微博上 @上海译文@白不说,通过他们,我才获得了这一信息,才可以顺藤摸瓜,找到了原文。】

Why We Must Defend Writers

Margaret Atwood

Dear American PEN—and many survivors of battles over the years—thank you very much. We started PEN Canada with $20 and a roll of stamps. It got bigger. So did yours.

I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is award. I am joining a list of very distinguished writers, and I probably don’t deserve to be joining it; but as the theologically pessimistic used to remark, if we all got what we deserved, we’d be boiling in oil.

I hope however that this recognition is not the equivalent of the gold watch to the retiring manager. No, surely not! For writers can’t retire, nor can they be fired: As we hear constantly from those who think there should be no arts grants, writers don’t have real jobs. That’s true, in a way: They have no employers. Or rather their employers are their readers: which imposes on them a truly Kafkaesque burden of responsibility and even guilt, for how can you tell whether you’re coming up to the standards of people you don’t even know? Publishing a book is like stuffing a note into a bottle and hurling it into the sea. Some bottles drown, some come safe to land, where the notes are read and then possibly cherished, or else misinterpreted, or else understood all too well by those who hate the message. You never know who your readers might be.

Or else you find out in an unpleasant way: You’re arrested, you are condemned, you are tortured, you are shot, you disappear. Those doing the shooting and the torturing, whether they are from the left or the right, whether they represent theocracies or secular totalitarian dictatorships or extreme factions, all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They wish to silence the human voice, or all human voices that do not sing their songs. They wish to indulge their sense of power, which is best done by grinding underfoot those who cannot retaliate. Writers—artists in general—are easy prey for the silencers. They don’t have armies. They can be cut out from the herd—they‘ve already cut themselves out, by daring to speak—and few in their own countries will be foolhardy enough to defend them.

Voices can be silenced, but the human voice cannot. Our languages are what make us fully human—no other creature has anything like our rich and complex vocabularies and grammars. Each language is unique: To lose one is to lose a range of feeling and a way of looking at life that, like a living species that becomes extinct, can never be replaced. Human narrative skills are found in every language, and are very old: We all have them. We writers merely use them in what we fondly believe are more complex ways. But whether written down or not, stories move—from hand to paper to eye to mouth, from mouth to ear.

And stories move us. This is their power. Written stories are frozen voices that come to life when we read them. No other art form involves us in the same way—allows us to be with another human being—to feel joy when he laughs, to share her sorrow, to follow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his plotting and scheming, to realize her insufficiencies and failures and absurdities, to grasp the tools of her resistance—from within the mind itself. Such experience—such knowledge from within—makes us feel that we are not alone in our flawed humanity.

None of us are so mad as to suppose that all books are really good things. Mein Kampf was a book. So we are constantly enmeshed in a choice-of-evils struggle: Which is worse, to allow free access, or to start censoring? And once the censoring begins, who shall be in control of it, and where will it stop? Nor is such blue-penciling a habit of ruthless dictators only.

I suppose we at PEN have an optimistic view of human nature: that, given full access to everything on the menu, people on the whole will reject the tyrannical, the sadistic, and the repugnant. Also optimistic is our conviction that if we battle on behalf of the ever-swelling number of novelists, journalists, poets, and playwrights who have been condemned for their writing, at least some of the battles will be won. As many of them have been.

Though some have not. Each time one of these battles is lost, the muffling silence creeps closer. And it’s in silence and in secrecy that the worst horrors breed.

Yet sooner or later—we trust—even these hidden stories will be told. The messengers in such cases are seldom welcome; yet they are necessary, and must be protected. For if we cannot acknowledge that the shadows exist—the shadows cast by others, as well as the ones we cast ourselves—how can we hope to dispel them?

英美文学琐记【201003】

1. 凯伊·瑞安(Kay Ryan)的诗歌多短小精悍,一首诗可以作为一条推发表。然而她的诗歌的短小凝炼却没有给人留下轻松时髦的印象。她的语调包含着古怪和鲁莽,有趣却令人不爽,有着明显的失败和失落留下的沧桑。她的大智若愚会自然而然地抓住你阅读的神经。瑞安女士的最新诗歌集《最好:新诗选集》(The Best of It:  New and Selected Poems)是迄今为止诗人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瑞安女士出生于1945年。她的父亲是加利福尼亚的一位石油钻井工。在去洛杉矶的加州大学之前,她读的是社区学院。在那里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龙行龙尾》(Dragon Acts to Dragon Ends, 1983)。瑞安女士目前是第16位美国桂冠诗人。瑞安女士对美国诗歌界各种俗务应酬嗤之以鼻。她在加州马林县的一所社区学院里教授英语补习课程30多年。她的最新诗歌集的标题其实并无自我吹嘘之嫌。《最好》其实是她创作于2005年的一首题为“尼亚加拉河”(“The Niagara River”)的诗歌中提到的一艘驱逐舰的名字。那首小诗是这样的:

However carved up
or pared down we get,
we keep on making
the best of it as though
it doesn’t matter that
our acre’s down to
a square foot. As
though our garden
could be one bean
and we’d rejoice if
it flourishes, as
though one bean
could nourish us.

2. 弗雷德里克·拉斐尔(Frederic Raphael)是当今英国非常多产的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他始终认为对话描写可以带给小说生命。在他的新作《最后的要求》(Final Demands)推出之际,他还列举了他认为对话描写最精彩的十部小说。拉斐尔的10大最健谈小说排名依次为:

  • Appointment in Samarra by John O’Hara(约翰·奥哈拉的《萨马拉之约》)
  • The Satyrica by Petronius Arbiter(彼得罗尼厄斯·阿比特尔的《萨迪利卡》)
  • Babbitt by Sinclair Lewis(辛克莱尔·刘易斯的《巴比特》)
  • A God and His Gifts by Ivy Compton-Burnett(艾薇·康普顿-博耐特的《神及其恩赐》)
  • A Severed Head by Iris Murdoch(艾利斯·默多克的《断头》)
  • Cakes and Ale by Somerset Maugham(萨默赛特·毛姆的《糕点和啤酒》)
  • The Grapes of Wrath by John Steinbeck(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
  • Scoop by Evelyn Waugh(伊夫林·沃的《舀》)
  • The Golden Fruits by Natalie Sarraute(娜塔莉·萨劳特的《金色的水果》)
  • A Roman Marriage by Brian Glanville(布莱恩·格兰维尔的《罗马婚礼》)

3. 作为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获得过小说布克奖(the Man Booker prize),还被授予了16个各种名目的名誉头衔。作为国际笔友会(International PEN)的副主席,她正致力于为作者的权益进行斗争。今年三月初,这位已经不缺少荣誉的作家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她签约加盟了将于今年10月加拿大冰球节上演的有关冰球的歌剧《得分》(Score)剧组,参与歌剧演出。

4. 英国作家在大西洋对岸取得了堪称辉煌的胜利。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NBCC)奖于3月初揭晓,英国三作家拿走了半数奖项。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以布克奖得奖之作《狼》(Wolf Hall)赢得了NBCC奖的小说奖,她的两位 同胞理查德·霍尔姆斯(Richard Holmes)和黛安娜·阿西尔(Diana Athill),则分别以《奇迹年代》(The Age of Wonder)和《终点前某 处》(Somewhere towards the End)获得了非小说奖和自传奖。美国作家分享了其余三奖:布莱克·贝利(Blake Bailey)以所著《契弗传》(Cheever: A Life)获传记奖,雷· 阿曼特鲁特(Rae Armantrout)以《精韵》(Versed)获诗歌奖;评论奖则颁给了《无人地手记》(Notes from No  Man’s Land)的作者尤拉·比斯(Eula Biss)。曼特尔女士、阿西尔女士和比斯女士身居六位得主之列,亦使女作家占得今年NBCC奖的半 边天。

5. 查尔斯·马斯卡廷(Charles Muscatine),是一位乔叟(Chaucer)研究专家。他通过人们对乔叟诗歌模型的关注转移到了法国诗歌传统方面来,从而改变了乔叟研究的面貌。此外,马斯卡廷还是一位积极的教育改革家。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执教期间,长期支持自由言论运动。今年3月12日,马斯卡廷先生在加州的奥克兰逝世,享年89岁。马斯卡廷先生的《乔叟和法国传统:风格及意义研究》(Chaucer and the French Tradition: A Study in Style and Meaning)由加州大学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迄今为止,这部书仍然不失为乔叟研究的巅峰之作。

6. 国际笔友会/福克纳基金奖(the PEN/Faulkner Award)评委会于3月23日宣布,舍尔曼·阿列克塞(Sherman Alexie)获得了今年的笔友会/福克纳基金奖小说奖。他的获奖作品是一部短篇小说和诗歌集《战争之舞》(War Dances)。与阿列克塞同时参与角逐的还有巴巴拉·金索尔福(Barbara Kingsolver)、洛兰·M·洛佩兹(Lorraine M. López)、罗利·莫尔(Lorrie Moore)和科尔森·怀特黑德( Colson Whitehead)。阿列克塞曾与2007年获得过国家图书奖( the National Book Award)的青少年文学奖。这次,阿列克塞先生将捧走总额15,000美金的奖金。

Zoe Heller proves women can write fun books.

7. 3月中旬,一直以来总是争论不断英国文学的一个奖项鲜橙奖(Orange Prize)又起争议,成为英国报纸的头条新闻。缘由是因为鲜橙奖评委会主席黛西·古德温(Daisy Goodwin)的一句抱怨。古德温女士抱怨说,进入今年候选名单的小说作品都太“阴郁”了。也就是说,她认为现在的英国女作家都太过严肃,不够有趣,不够轻松活泼。一石激起千层浪。古德温主席因而招来了一片批评声讨之声。比较一致的反对意见是当代英国女作家还是很有趣、很有喜感的。你看我们不是有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佐薇·海勒( Zoë Heller)以及萨拉·沃特斯(Sarah Waters)吗?难道她们不是可以和那些写出有趣的伟大作品的男性作家比肩的作家吗?所以,古德温主席应该为拥有这些作家而欢呼才对。

8. 乔纳森·凯勒曼(Jonathan Kellerman)一描写灯火璀璨的洛杉矶城的阴暗面的犯罪小说和侦探小说而闻名。他的最新力作题为《欺骗》(Deception)。在宣传他的新作的同时,他也列出了他心目中以洛杉矶为背景的10部小说。凯勒曼先生的10佳洛城黑色小说(Top 10 LA Noir Novels)列表如下:

  • The Day of the Locust by Nathanael West (纳撒尼尔·韦斯特的《蝗虫日》)
  • Any novel by Ross MacDonald(罗斯·麦克唐纳德的《任意书》)
  • Solomon’s Vineyard by Jonathan Latimer (乔纳森·拉蒂莫的《所罗门的葡萄园》)
  • The Black Dahlia by James Ellroy(詹姆斯·埃尔罗伊的《黑色大丽花》)
  • The Big Nowhere by James Ellroy(詹姆斯·埃尔罗伊的《无垠的乌有乡》)
  • The Lady In The Lake by Raymond Chandler(雷蒙德·钱德勒的《湖中的女人》)
  •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by Marc Behm(马克·贝姆的《旁观者之眼》)
  • The Kinsey Milhone books by Sue Grafton(苏·格拉夫顿的《金赛·米尔霍恩丛书》)
  • Frederick Brown, Horace McCoy, Charles Bukowski(这是三位作家的名字。他们分别是硬汉小说作家弗里德里克·布朗、霍莱斯·迈克柯伊和著名诗人查尔斯·布考斯基。他们都以描写黑色洛城见长。)
  • The Resnick novels by John Harvey(约翰·哈维的雷斯尼克系列小说)

Rules of Writing

【mabokov按】BTR最近在他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翻译介绍了《卫报》上的名作家谈写作戒律的文字。目前BTR已经贴出了四位作家的写作戒律。现转贴于此与大家分享。对BTR的后续翻译也会持续关注。

[btr注] 受Elmore Leonard《10 Rules of Writing》的启发,英国《卫报》近日邀请了众多知名作家,讲述他们心中的“写作规条”。打算每周末陆续译出,今天先译Jeanette Winterson和Colm Tóibín。

珍妮特·温特森 Jeanette Winterson

1。出席工作。纪律给予人创造的自由。没有纪律就等于没有自由。

2。当你陷入困境时永不停止。你也许无法解决问题,但把它放在一边,写点别的。不要完全停下来。

3。爱你做的事。

4。对自己诚实。如果你不够好,接受这事实。如果你正在做的作品不够好,接受这事实。

5。别坚持糟糕的作品。如果它被放进抽屉时很糟,那么它面世时会一样糟。

6。别理会那些你并不尊敬的人。

7。别理会那些以性别论人的人。依然有不少男人认为女人缺乏那种炽热的想象力。

8。对工作充满野心,而不是对奖项。

9。信任你的想象力。

10。享受着工作!

科姆·托宾 Colm Tóibín

1。完成你开始写的一切。

2。持之以恒。

3。整天待在你的思想睡衣里。

4。不再同情自己。

5。工作时远离酒精、性和药。

6。在早上工作,中午小憩,下午工作,然后看六点档新闻,随后回去工作直到睡觉。睡觉前听舒伯特,最好听几首曲子。

7。如果你一定要读书,为了鼓舞自己,读几本最后发疯的作家的传记。

8。周末,你可以看部伯格曼的老电影,最好是《面具》或者《秋天奏鸣曲》。

9。别去伦敦。

10。也别去任何其他地方。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

1.带一支铅笔在飞机上写。水笔会漏。但如果铅笔断了,你没法在飞机上削,因为你不能带小刀。所以:带两支铅笔。

2.如果两支铅笔都断了,你可以用金属或玻璃质地的指甲锉大致削一下。

3.带点可用作书写的东西。纸很好。必要时,木片或你的手臂也行。

4.如果你用电脑的话,总用记忆棒来保护新文本。

5.做点背部活动。疼痛让人分心。

6.抓住那位读者的注意力。(假如你能抓住自己的注意力,那么很可能你会做得更好。)但你不知道那位读者是谁,所以这就像在黑暗中用弹弓射鱼。让A神魂颠倒的东西会让B厌烦得不行。

7.你很可能需要一本分类词典,一本基本语法书和对现实的理解。后者意味着:没有免费午餐。写作是工作。也是赌博。你没有什么养老金计划。其他人可以帮上你一点,但本质上你是一个人。—— 没人要你做这个:你选择了它,所以别抱怨。

8.你阅读自己的书时,永远无法有阅读一本新书令人愉快的最初几页时那单纯的期待。你曾去过后台。你看见了兔子被怎样偷偷弄到帽子里。因此,在交给出版商前请一两位读书的朋友来读一下。这位朋友不该是和你有浪漫关系的人,除非你想与之分手。

9.别在森林里坐下。如果你迷失在情节里或才思枯竭,沿原路返回你出错的地方。然后走一条其它路。并且/或者改变人称。改变时态。改变开头那页。

10.祈祷或许有用。或者读点别的东西。或经常看看圣杯般的,那本已经完成并出版的、你的辉煌之作。

安妮·恩莱特 Anne Enright

1.开头12年是最糟的。

2.写一本书的办法就是真的写一本书。可以用笔,打字也不错。不断把词放在纸上。

3.只有糟糕的作家才觉得他们的作品真的很好。

4.描述很难。记住所有的描述都是对于世界的一种看法。找到你的立场。

5.用你喜欢的任何方法写。小说由书页上的词组成;现实由其它东西组成。你的故事有多“真实”、你如何“编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必要性。

6.试着准确描绘事物。

7.想象你即将死去。假如你身患绝症,那么你还会完成这本书吗?为什么不会?困扰这个只有10周可活之人的事,就是这本书不对的地方。所以改变它。停止与你自己的争论。改变它。看见了吗?很简单。而没有人要死。

8.你可以边喝威士忌边做所有那些。

9.玩得开心。

10.记住,如果你在书桌前坐上15或20年,每天,不算周末,它会改变你。就那样。它不会改善你的脾气,但它解决了一些其它东西。它让你更自由。

英美文学琐记【0909】

Elmer Kelton in 2003

Elmer Kelton in 2003

1. 埃尔默·凯尔顿(Elmer Kelton)是一位用传统美国西部风格来描写现代德克萨斯油田和饱受金融问题困扰的农场的小说家。是一位典型的地域作家。在他创作的小说作品中,绝大多数有着相同的地域背景。他是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一生创作出版了60多部作品,这其中也包括他为介绍德克萨斯的艺术家们的艺术类书籍而撰写的文本。2009年8月22日,凯尔顿先生在德克萨斯州的圣安杰罗去世,享年83岁。凯尔顿的一生,无论是创作还是生活,都和德克萨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许在未来我们研究的美国文学史中会有他的一席之地。或者,他至少会和德克萨斯一起进入人们的视野。更详细的介绍,请看这里

2. 诗歌体的小说:那也许可算作是叙事诗(史诗);小说体的诗歌:如果不是虚妄不实的褒扬之词的话,除了是信口胡诌、胡说八道,实在想不出是个什么东西。不但如此,就连所谓的“讲述诗歌故事的小说”都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仅仅说那是一种假设,人们也觉得有点勉强。不过,作家尼科尔森·贝克(Nicholson Baker)却真的创作出版了一部真正讲述诗歌故事的小说《文集编撰者》(The Anthologist)。小说的主人公保罗·乔德尔(Paul Chowder)是一位还算成功的诗人。人到中年,讲述的都是有关诗歌事情。据说还是很有意思的。关于作家贝克,《纽约时报》上有很多有关的评论和访谈。感兴趣的可以点开这里看看。

3. 丹·布朗(Dan Brown)的新作《迷失的符号》(The Lost Symbol)掀起了一股图书销售狂潮。让布朗的读者和粉丝们欢欣鼓舞。我不是个喜欢追逐时髦读者。可是我也跟风整理了一篇相关的介绍在这里

4.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 )真不愧为高产作家。最近又推出了她今年的新作《无水洪灾》(The Year of the Flood,可直译为《洪水之年》)。点击这里,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5. 有着“美国文坛黑夫人”之称的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女士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她的新作《天堂的小鸟》(Little Bird of Heaven)一改她以往的创作风格,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故事。欲知详情,请点击这里

6.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记录了一组英美文坛的相关消息。假如你此前不了解的话,就来点开看看。

7. 文人也好,文化人也好,要是不整点儿“咸湿”的文字,或者不了解“咸湿”经典,好像也不太对得起“文人”、“文化人”的称号。所以当听说钱钟书这位大师级的学者可以给友人开列出长长的“咸湿”书单,我以为那再正常不过了。言归正传,我想说的是乔治·戈登·拜伦爵士(George Gordon Lord Byron)。这位我们心目中的“革命的浪漫主义诗人”只是又一个例证而已。最近,整理出来了一组拜伦的未经删改的书信。其中不乏“咸湿”之作。这些书信是拜伦写给一位牧师的,其中有拜伦与一位年轻的女佣发生“苟且”之事的全部过程的非常细节的记录。据说索斯比拍卖行将于10月28日在伦敦,将拜伦的这些信件拍出。——嗯,其实没我什么事儿,我是打酱油的。

阿特伍德:无水洪灾

《无水洪灾》(The Year of the Flood)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一部新作。她讲述的洪水之患与圣经故事中上帝为了扫除邪恶和罪孽而施放的洪水毫无关联。阿特伍德所指乃一场无水的洪灾:一场不同寻常的、迅速蔓延的疾疫——无法通过生物手段加以抑制;漂白粉消毒无法加以消除;疫情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地席卷开来,像漫山的大火吞没了一座有一座城市——病菌无所不在、恐怖无所不在,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尸体横成的屠场。这场“洪灾”令数千万人命丧黄泉。也造成了几乎所有的电子、数字系统、和工业体系陷于瘫痪。

《无水洪灾》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怪诞的世界——既有希洛尼慕斯·博施(Hieronymus Bosch)的绘画那样的怪异;又有《发条橙》里的荒诞。一切都已土崩瓦解。一家名为“库塞库”的保安公司乘着各地公安系统由于资金严重不足而解体之机掌握了政权。“库塞库”的人不仅通过洗脑将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人,而且还推行一系列邪恶的实验,恶意组合人类和动物的基因,创造出怪异的新型突变物种。

在某种意义上,阿特伍德的这部新作堪称其2003年的那部《羚羊与秧鸡》(Oryx and Crake)的姊妹篇。同样是将读者带入“后天启”的未来世界,这部《无水洪灾》则显然更强劲、更具创造性,叙述手段也更为华丽。

和1986年的《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以及2003年的《羚羊与秧鸡》一样,《无水洪灾》也是一部“狄托邦”小说(dystopian fantasy)。作者通过这部反乌托邦小说,意在警示人们关注我们这个世界偏激和错乱——它的反女权主义意识、它对全球变暖的视而不见、暴力的蔓延,及其赤裸裸的唯利是图。与前两部相比,阿特伍德在这部新中收起了道德说教的口吻,让富有创造力的想象自由翱翔。她的笔触所至,将一个奇幻的未来世界逐步展现。始终关注着两位女性主人公努力在这无水洪灾中幸免于难的奋斗历程。

托碧(Toby)是那两位幸免遇难的女性中的一位。她因为在一个高档温泉工作而得以幸免。在那里,她靠温泉仓库和花园里食物活了下来。托碧后来从这里走了出去。回到了她父母曾经居住的地方,找到了在院子的石头下面藏着的、她的父亲用来自杀的一支步枪。而她的父亲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她的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疾病,长期的治疗花光了家中所有的钱财,可最后还是撒手人寰。

后来托碧了解到,她的母亲极有可能是“赫尔斯威则”药品公司的实验体。这家公司通过给民众服用强效药品来传播一种疾病,把普通民众当作实验室动物一样来对待,再通过治疗这种疾病来大肆敛财。

她的父母相继去世以后,托碧被迫从事各种非人的职业。她的这一状况在她受雇于“秘堡”快餐连锁店时降到了最低点。传说这家快餐店将人的尸体加工成肉末来制作汉堡。在这家快餐连锁店,托碧沦为了经理布兰科的性玩具,长期受其凌辱。直到意外地被一伙号称“上帝的园丁”的示威者解救出来。这伙嬉皮士风格的“上帝的园丁”发誓要保护所有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托碧成了他们当中的一员,并且最终成为了“园丁”们的领导者之一。

当她意识到她是无水洪灾中仅有的几位幸存者之一时,托碧不能理解为什么她会成为被选中的人。“为什么让她存活下来?在无以数计的人群当中。为什么不是一位更年轻的,一位更具有乐观精神和新鲜观念的人?她应该相信她在这里是有原因的——作为见证人,传递信息,从一片废墟中至少拯救出个什么东西来。她应该相信这些,但是她却无能为力”。

在“上帝的园丁”们中,有一位姑娘叫做“荏”(Ren)。她是妈妈卢塞恩(Lucerne)的带领下来到这里的。卢塞恩是“赫尔斯威则”药品公司总裁的前妻,后来随情人逃离了那个家庭。荏后来被送回到了“赫尔斯威则”,并与吉米(《羚羊与秧鸡》中的主人公)相恋。但是吉米却与荏的好友阿曼达发生了恋情,从而令荏心碎肠断。

她的生身父亲遭到绑架以后,荏开始在一家性俱乐部充当秋千舞娘。就是在这家俱乐部的一个封闭的房间内,荏躲过了无水洪灾而得以存活。

在讲述荏和托碧的故事的过程中,阿特伍德很灵巧地将她们塑造成了真实可信的人,而不是卡通式的情景展现。虽然有些章节以乏味繁琐的展示“园丁”们的生态准则开始,但是阿特伍德还是会在某种程度上回归到她早期在科幻小说领域的尝试。通过聚焦两位女性主人公在噩梦般的世界里危险处境和艰难旅程,阿特伍德的这部引人入胜、思想深奥的作品成功地展示了她纯粹而有精湛的叙述才能。

 

【此文系根据这篇文章编译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