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出版的《纽约时报》书评版做了一个关于中国文学的专题,重点介绍了四本中国作家的小说,包括莫言的《生死疲劳》(英文书名译作“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姜戎的《狼图腾》(英文书名:“Wolf Totem”)、王安忆的《长恨歌》(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 A Novel of Shanghai)和阎连科的被禁小说《为人民服务》(英文书名:“Serve The People!”)。
2. 冯尼格特的遗作出版。这部题为《大战回忆录》(Armageddon in Retrospect:And Other New and Unpublished Writings on War and Peace)的新书收录了冯尼格特创作的有关战争和和平主题的作品,其中所有的作品都是首次发表。在冯尼格特去世一周年之际出版这部书也算是对冯尼格特的一份最后的纪念。作为一位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并且还是德国德莱斯顿大轰炸中的一位幸存者,反战是他的一贯主题。有批评家说,冯尼格特的这部作品的特点是“严肃、古怪、混乱”,但是主题非常明确。
3. 非洲裔加拿大作家劳伦斯·希尔(Lawrence Hill)以小说《黑奴书》(The Book of Negroes),5月18日在南非共和国弗朗索克(开普敦附近)举行的颁奖典礼上,赢得了2008年度英联邦作家奖的头奖,并获奖金1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3.6万元)
《黑奴书》讲述了一个马里女奴被卖至美国南卡罗莱纳,历尽艰辛,终于回返自由非洲的故事。此书在美国出版时,书名改作《有人知我名》(Someone Knows My Name)。希尔说,之所以改名,是“因为出版商认为‘negro’是个煽动性的词汇。”
4. 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最新小说《弗洛伦萨的女妖》(Enchantress of Florence)又一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因为这部小说再一次向业已创立起来的历史发起了挑战。小说上下纵横,从皇帝阿克巴尔到马基雅维利所讨论的弗洛伦萨的宫殿尽收眼底。作品中的有一个人物是官方历史中从来未有涉及的;有一位人物完全系编造的产物;还有一位则应该是好几个历史人物的综合体。 在他的那部《撒旦诗篇》发表后,曾经有伊斯兰极端分子威胁要追杀他。而这次他所引起关注则主要来自于媒体。就像纽约时报刊载的一篇文章的标题那样:没有人追杀他,他只是遭到了无数摄像机的追踪(Now He’s Only Hunted by Cameras)。
5. 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 Amis, 1922-1995)凭借其《幸运的吉姆》(Lucky Jim)而一举成名,并且成为当时“愤怒的青年人”中的代表人物。然而可能很多读者并不了解,在对饮酒的热情和投入、博学而又慷慨方面,艾米斯的成就恐怕无人能及。他本人曾经开玩笑地说,他对饮酒拥有着“令人恐惧的权威性”(frighteningly authoritative)。最近,艾米斯创作于1971~1984年间的一本有关饮酒及其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著作《日常小酌:精纯的金斯利·艾米斯》(Everyday Drinking: The Distilled Kingsley Amis)再版,而且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透过这部作品,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艾米斯对饮酒的痴迷,也可以通过艾米斯的充满魅力的文字领略到很多有关饮酒的文化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