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ervation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是著名的英国诗人。他曾担任过诗集学会主席、大英文艺促进会文学委员会委员、美国文理科学院名誉院士。1985年12月2日因喉癌逝世于赫尔。著有诗集《北方船》、《少受欺骗者》、 《降灵节婚礼》和《高窗》。曾获女王诗歌金质奖章、美国艺术和文学学术院洛安尼斯奖、德国FVS基金会莎士比亚奖和W.H.史密斯文学奖等。拉金被公认为 是继T.S.艾略特之后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诗人。拉金反现代主义,高度强调个人性,冷眼看世界。他的诗歌主题建立在英国事实之上,这和他始终如一地保守“英国精神”息息相关。他的诗歌大多采用传统的英诗 格律,运用自如而巧妙,但他又将粗鄙的俚语和口语成分引入到考究的诗歌结构与韵法之中。他的诗歌充满想像力,但又具有逼真的细节。他的诗歌风格深受哈代影 响,冷静、忧郁、自嘲,精心地绘制出一代英国人的历史环境与精神肖像。

“Observation”是拉金的一首短诗。偶然读到,一下子被其朴素的语言营造出来的独特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深深吸引。收录于此,与同好者分享:

Observation

Philip Larkin

Only in books the flat and final happens,
Only in dreams we meet and interlock,
The hand impervious to nervous shock,
The future proofed against our vain suspense;

But since the tideline of the incoming past
Is where we walk, and it is air we breathe,
Remember then our only shape is death
When mask and face are nailed apart at last.

Range-finding laughter, and ambush of tears,
Machine-gun practice on the heart’s desires
Speak of a government of medalled fears.

Shake, wind, the branches of their crooked wood,
Where much is picturesque but nothing good,
And nothing can be found for poor men’s fires.

我们的从前温暖着彼此的以后

不知道这是不是一首完整的诗歌,或者,是否应该是这样的顺序,因为是在推特上的 @baozuitun (饱醉豚) 那里零零碎碎地看来的。虽然零碎,但是这些朴素的诗句一下子就打动了我。读到“我们的从前温暖着彼此的以后/我的以后还有着从前的影子”的时候,更是爱不释手。想了解一下这位诗人是谁,也GOOGLE了,也百度了,但未找到任何相关信息。也 @饱醉豚了,可是人家不认识我,估计也没有在意。不过从饱醉豚推文的只言片语中看到,这似乎是一位还不甚有名的藏族(女)诗人的作品。

不知道我的转录会否涉及版权的问题。实在是出于喜爱。如有冒犯,请相关人士及时告知,我将予以删除!如有哪位高人恰好知晓这首诗和这位诗人,恳请不吝告知。我在此先表谢意!

回不到从前
也看不见未来
我陷 入了现在
只有你知道我的痛苦
我知道你知道

传说达兰萨拉有一座山
能知晓我的心事
独居深山一隅
我的西番藏人同胞 啊
请不要忘记我们辉煌的过去
虽然有过失败与挣扎
但我们从不曾停止
抒写传奇
历史不会忘记
我们这样的西番藏人
曾经怎样地走过
打马走过异乡的草原
似曾相识的感觉萦绕心头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风啊
你要吹向何方?
今夜我向你倾诉所有的悲伤与无望
我也是草原的孩子啊
也在心里头把你热爱
夜晚在犬吠声中
悄然而至
像多年的朋友
习惯了与你
默然相对

我的家在这样一个地方
冬天时山上堆着积雪
有时她很远
有时又很近

那时我们把诗歌和音乐装进酒杯
在夜的尽头一饮而尽

那时我们喜欢故作深沉
那时我们不知道真正的忧愁

梦想困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那西域边陲的城市
我们在大漠的风烟里
走向成熟

我们的从前温暖着彼此的以后
我的以后还有着从前的影子

英美文学琐记【201004】

1.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 1916-2000)是20世纪后半叶英国文坛上的一位默默无闻的天才作家。她是真正的大器晚成,1975年才开始发表作品。在20世纪最后的25年里,她创作完成了9部长篇小说、3部传记,以及其他若干散文、论文、和评论文章。1995年,已经80高龄的她凭借代表作《蓝色花朵》(The Blue Flower)才得以蜚声英国文坛。2000年,菲茨杰拉德女士去世以后,她的短篇小说集《逃跑的方法》(The Means of Escape)、散文集《一屋空气》(A House of Air)、以及书信选集《我想起了你》(So I Have Thought of You)相继出版。从而使得她的名声和影响在她去世之后得以不断攀升。虽然她描写1960年代生活的长篇小说《离岸》(Offshore)曾经在1979年获得过布克文学奖,但是在批评界,她仍然被当作影响甚微的颇有些讽刺搞笑才能的女作家,而长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褒奖。然而,所谓真金不拍火炼。越来越多的读者阅读菲茨杰拉德女士的作品,对她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力量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充分认识到了她独一无二的智慧和精妙的叙述才能以及蕴含其中的深邃的思想。所以,菲茨杰拉德女士现在的名声节节攀升也是可以理解的。
正是出于对这位死后才被认可为英国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的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尊敬,传记作家赫敏奥娜·李(Hermione Lee)通过潜心研究,阅读大量的一手资料,即将推出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传记。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作家将会大有裨益。

2. 美国奇幻小说作家皮特·布雷特( Peter Brett, 1973- )利用乘搭地铁的时间,埋首用手机创作小说,更因此出了名。他最近与电影公司签订丰厚合约,将他3部作品改编成足以媲美《魔戒》三部曲的电 影。 布雷特首部作品《油彩人》(The Painted Man),是他仍在医疗杂志工作时,每日由纽约布鲁克林乘地铁往时代广场上班时,用手机完成的,每日平均打 800字,2008年首版在英国发行,至今在17个国家共售出10万本。续集《荒漠长矛》(The Desert Spear)本月出版时,亦登上畅销榜。布雷特现在正着手创作第三部曲,虽然已辞掉正职,主要在家创作,但偶尔也会返回地铁寻找灵感。他说:“每次缺乏创 作灵感时,我都会返回地铁车站。其它地方有很多骚扰,但在车厢内,你甚么都不用理会。”《荒漠长矛》讲述源自地球核心的魔鬼,如何在夜间出没吃人。人类回到黑暗世代,其中一名主角利用纹在身上的咒语驱魔。跟布雷特签了约的英国电影公司,将斥 资 1亿美元以3D拍摄第一部曲,2012年公映。

3. 埃莉诺·罗斯·泰勒(Eleanor Ross Taylor, 1920-)这位默默无闻的美国女诗人喜从天降,90高龄的她尽然赢得了美国诗歌基金会罗斯·莉莉奖(American Poetry Foundation’s Ruth Lilly Award)。1920年出生的泰勒女士的大部分作品已经绝版。她本人也一定不会想到她尽然还可以赢得文学奖项。可是,她得奖了,罗斯·莉莉诗歌奖——奖金10万美元。罗斯·莉莉诗歌奖是专门颁给“毕生成就创造非凡影响”的诗人的。也就是说,这是对这位几乎一生名不见经传的诗人的高度认可。

1920年,泰勒女士出生于北卡罗来纳。从1960年的处女作《疯狂的淑女》(Wilderness of Ladies)到去年的《被俘获的声音:新诗及诗选》(Captive Voices: New and Selected Poems),她至今已出版了6部诗集,并曾获得美国诗歌协会的雪莱 纪念奖(Shelley memorial prize)、维吉尼亚图书馆诗歌文学奖和美国艺术文学院奖学金。罗斯·莉莉诗歌奖是为纪念美国诗歌基金会的赞助人罗斯·莉莉设置的文学奖项,每年在美国在世的诗人 中评选一次,以往的获奖诗人包括艾德里安‧瑞奇、菲利普‧勒维、约翰‧阿诗贝瑞和露西尔‧克利夫顿。在英语诗歌界享有盛誉的《诗歌》 (Poetry)杂志宣布了泰勒获奖的 消息,并将在5月刊中注销其10部作品。虽然杂志编辑克里斯汀‧外曼坦言,“相当一部分读者可能并不熟知泰勒的名字和作品”,但仍称赞泰勒的写作“思路清 晰、脉络分明”,并肯定其在英语诗歌界的重要地位。

4. 当萨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走完他的一生的时候,他已经为自己赢得了一堆的名声:密西西比河上的导航员、环球演说家,当然还有谁都不会忘记的写作天才——在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名下,他创作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等一系列经典的作品。然而,他还有一项成就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即其作为一位文学批评家的才能。迄今为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了文学批评家马克·吐温的存在。尤其是那些他的私人藏书。100多年来,人们很少注意到他的私人藏书上有大量马克吐温本人的批注。目前,专家们正在对马克吐温的批注进行整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马克吐温批评文集就会和我们见面。

5. 英国著名工人作家、上世纪50年代文学界“愤怒的青年”代表人物艾伦·西利托 (Alan Sillitoe, 1928-2010) 4月25日在伦敦查灵克罗斯医院去世,享年82岁。西利托是英国上世纪50年代重要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绝不妥协的社会批判著称,用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生动记叙了二战后英国社会的贫穷、矛盾以及工人阶级艰难而顽强的生活。他的第一部小说《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上》(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 1958)获得当年英国小说家处女作奖,发行量达创纪录的600万册。第二部小说《一个长跑运动员的孤独》(The Loneliness of the Long Distance Runner, 1959)描写了一个具有运动天赋的少年犯,被当权者利用,作为他们成功改造迷途年轻人的证据。这两部小说先后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银幕。
西利托1928年3月4日生于诺丁汉的制革工人家庭。他14岁失学,后在自行车工厂、胶合板制造厂等当工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被征入皇家空军当无线电报务员,1948年因患肺病疗养,开始成为专业作家。英国诗人伊恩·麦克米伦说:“他(西利托)将自己的作品拿给著名诗人罗伯特·格雷夫斯看,格雷夫斯说‘写你所了解的东西’,于是他开始写诺丁汉的事情,正是这些成就了他的名声。”
除小说外,西利托还写诗、剧本、游记、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等。他的作品还包括《开门的钥匙》(Key to the Door, 1961)、《燃烧的树》(1967)、《生命的火焰》(1974)、《她的胜利》(1982)和《失去的飞船》(1983)等。
1995年,西利托出版了自传《赤膊上阵》(Life Without Armour)。

6. 【补遗: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0年3月31日,略作修改】著名美国女诗人、国家图书奖得主爱(Ai)[]因癌症并发之肺炎,3月20日在俄克拉荷马静水城(Stillwater)去世,享年62岁。爱女士1947年生于得州奥尔巴尼,本名弗洛伦丝·安东尼 (Florence Anthony, October 21, 1947 – March 20, 2010),年轻时自往政府机构,永久更名小川爱 (Ai Ogawa),笔名爱。
她自述多重混血,有一半日裔血统,非裔美国人(1/4)、乔克托-契卡索人(1/8)、爱尔兰人(1/16),以及南夏延人和科曼奇人 混成另一半。少时她完全不知自己的生物学父亲,后来终于晓得,在给《当代诗人》的自介中写道:“我是我母亲和一个在电车站邂逅的日本男人一次风流韵事后生 出的孩子。” 爱先后入读亚利桑那大学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主修日语、东方学和创意写作,并沉迷于佛教。
她生前出版诗集七部,包括《残忍》(1973)、《屠宰房》(1979)、《罪恶》(1986)、《命运》(1991)、《贪 婪》(1993)、《恶行》(1999)和《恐惧》(2004),并以《恶行》获国家图书奖的诗歌奖。此外,她还得到过多种诗歌和文艺奖项。评论界多认为爱诗过于凛冽,却赞扬其如幼童般坚定的坦率。诗人艾丽西娅·奥斯特里克曾说爱“更像伍迪·艾伦的一个噩梦……或是长牙的阴 道开口说话”,诗人大卫·沃亚恩(DavidWojahn)则认为爱的风格乃罗伯特·白郎宁的独白体加上萨姆·谢泼德的简洁有力。

地球是天上一颗星

终于找到了这首美妙的诗。有一次听讲座时,那位郑老师朗诵的这首诗给了最为深刻的印象。此后一直念念不忘。但是只记住了后半截。那后半截有事没事儿就会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然后我就会反复玩味,完全沉浸于诗歌的意境之美,感叹诗人的运笔之妙。这首诗就是法国诗人雅克·普列维尔(Jacques Prévert, 1900-1977)的短诗“公园里”,译者是高行健。普列维尔的主要作品有《歌词集》、《故事集》、《戏剧集》、《雨天和晴天》等。

公园里

雅克·普列维尔(诗)/高行健(译)

一千年一万年
也难以诉说尽
这瞬间的永恒
你吻了我
我吻了你
在冬日里,在朦胧的清晨
清晨在蒙苏利公园
公园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  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  一颗星

郑愁予·情妇

作为转换大脑疲劳方式的一种消遣,会流窜至各家博客,常常会有所收获。这首郑愁予的“情妇”就是从黑花黄桑格格那儿看来的。桑格格说要用成都话朗读这首典雅的小诗。想象着一定别有一番意境。

情妇

郑愁予

在一青石的小城,住着我的情妇
而我什么也不留给她
只有一畦金线菊,和一个高高的窗口
或许……而金线菊是善等待的
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

所以,我去,总穿着一袭蓝衫子
我要她感觉,那是季节,或
候鸟的来临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

呃——90后!

90后!

说实话,原本对所谓的90后没什么印象。今天很偶然地读到杜斯斯“我的耳环”等几首诗,算是得窥一斑,有所了解了……

比较满意我自己的是,虽然非常惊愕,但是我没有道貌岸然地骂街,也没有简单粗暴地嗤之以鼻;我甚至还看到了这些所谓的“前卫”的文字背后的意义……

好!要始终保持一颗这样的学习的心。

除了杜斯斯,还有什么灰尘、刘二曼等等。都是很新鲜的名字;都很叛逆、富有朝气、有闯劲。上个世纪中期,美国诗歌界的自白派曾经风靡一时。我们这些锐气十足的90后们说不定也能整出个影响波及世界文坛的什么派来。

谁知道呢?……

90后!